憶先生黃鑒二三事
?
先生,是自古以來對專司授業解惑的老師之專稱。恩師黃鑒,就是這樣一位我人生下半場的啟蒙者和指路的明燈。
9月中的一個下午,好友致電感懷,因此日為其先父十周年忌日。他來電除了感謝當年我對他的陪伴之外,更多是對父輩仙逝后自己內心情感的一種梳理。聽他說完,我對他說:“是的,我很能理解你的感受。雖然我父母仍在,但我老師不久前的過世和追思會的經歷,讓我和你一樣感同身受。音容宛在,歷歷在目,閉上眼就浮現眼前而且時間越久似乎越加清晰?!?/span>
是的,先生黃鑒于我,如同再造父母,為我下半生啟蒙另一種活法。此種法乳恩情,雖非先生刻意為之,但卻是他一以貫之的行為所致,可謂法雨遍處,潤物無聲。作為深受恩情的弟子,豈可因先生無意之作,而無涌泉之心。今特撰小文追思與先師相處的點滴往事。
?
菜園里的背影
?
2017年元旦,是我第一次參加《八卦象數預測法》的面授。上課期間,老師邀請正好在場的幾位同學到家里聚餐。當我們提出要買一點食物過去時,老師斷然拒絕。到家后,他讓我們在客廳坐下,便去了廚房東翻西找,尋找晚餐的食材。我們站起身正要幫忙,老師回頭說:“你們都坐下,家里有什么吃什么?,F在還少點蔬菜,我到菜園里去挖一點回來!”。說完,老師來不及脫下還穿在身上的那件標志性的黑色長外套,拎著一把小鏟子就靈活地跑去了菜園。
就是這樣一個場景,我在屋內瞥見的那個活躍的背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至今縈繞不散,讓我不由地聯想到了朱自清的名篇《背影》。一位名滿四海的易學大宗師,一位年逾七十的老人,竟然會如此自然而親切地招待幾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學員,無絲毫做作地自然流露那種對學員的愛護和長者的關懷,這是我沒有預料到的。由此,這個普通卻又高大的背影,也成為我和易魂之間,我和先生之間最深刻的一道紐帶。
?
棒喝般的批評
?
依然是在首次面授期間,知道我做過多年電臺主持人,因此老師在某天就讓我主持當天晚間的學員交流。由于是第一次在這樣的課堂上做主持,不免心中忐忑,因此在某些話題的引導和把控上亂了方寸,出現了小小的混亂,令某些人在課堂上得以吹噓自己見過多少領導和老板,夸夸其談而偏離學術討論的方向。當時,坐在教室后面的老師提示我進入下一個話題,不要再進行糾纏,我以為事情就過去了。
第二天一早開課,照例是對前一天晚自習交流的總結與解惑。沒想到老師在課堂上公開批評我沒有把握好方向,讓我當時就羞愧不已,內心也有點小小的不服氣。老師接著評論,大意是論見過的老板和領導,在座的各位學員肯定不如老師見得多,這沒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們學習易經的目的是研究燦爛的文化,指導自己和家人朋友客戶的生活日益變好,學到本事是真的!我們要的是嚴謹的專業學習態度,不是場面上的自我吹噓和浮于表面的榮譽。
這是我第一次在這個話題上,親耳聆聽老師這方面的評論,親眼見到他不怒自威的氣場,猶如醍醐灌頂。在當今的易學江湖,不免有太多的虛榮泡沫,無節制的自我吹噓,有不少人放棄了沉下心來研究學術的態度而轉變成了易學商人。但經我觀察,只要是真正學“易魂”并受過老師當面教誨過的同門師兄們,往往都會帶有“易魂”特有的學術氣質并以尊師重道為準繩。就算資質不同,水平參差,但也不約而同的在專業性和學術性上有某種“精神潔癖”。
我在很多圈內的易學群穿梭,太多的群成為紅包群,門派罵戰群或閑聊轉發群,但如果哪個群里“易魂”學子占比較高的話,這個群的學術討論氛圍就會相對濃厚,常在專業問題上互相參悟、辯論和實證。我想,這就是恩師一生在教學方面言傳身教,牢牢把舵遺留的優良風氣。恩師不僅為當代易學界貢獻了突破性的“易魂”學術體系思想,也為中國當代易學界培養帶教了一大批尊重專業,踏實研究的易學新生力量。展望未來,必將會有新一代的翹楚冉冉升起,其中必有與“易魂”一脈相承的英才。因此,我始終固執地認為,世間必有各類方家并存于世,各為易學貢獻自己的智慧光芒,但能如先生一般帶出一代學人種子,播嚴謹治學精神于天下的,唯有黃鑒!唯有“易魂”學派!此中功德,雖先生已去但定會歷久彌深!
?
遺言七段話
?
先生之前不對外開放個人微信,也常告誡我們不要在群內浪費時間。但在去年一次會議上,卻主動加了在場不少易魂學子的微信,并開許在場諸生可建一群進行學術討論。其實,懂事和體貼老師的學生們雖加了老師微信,也都不會用瑣事打擾,只會在匯報學習作業或直系親人重大事件猶豫不決時才會向老師請益。
今年初,因向老師微信匯報感悟,老師當時破例最后多聊了幾句,并寫了一段話發給我,沒想到這卻成為我和老師最后一次的交流。在得知老師噩耗之后,我始終沒有刪除老師和我的對話記錄,而將之看做老師給我的遺言教誨。老師的這三句教誨在我看來是非常實在的,沒有故作道德文章但也符合圣人經義,可謂老師以長期的生活與社會經驗濃縮成的教導,極為中肯而實在。每當看到這段話,就如同老父在耳邊的絮絮教誨,倍感親切。今日特別分享給大家。
學自己應該學之書,
干自己應該干之事,
說自己可以說的活!
利人利己的事多干,
利人不利己的事可不干,
不損人只利己的事應干,
損人不利己的事堅決不干。
?
追思先生二三事,再度令我感懷萬千。其實,追思會結束回到家中,再歷中秋佳節之后,心下忽然感覺自己的后半生真的開始了。年屆五旬,該看到過的已經看過,后半生究竟往何處去?抬眼望去是書桌正對面老師與我們班級結業時的合影,忽然起愿,當應跟隨老師腳步,向他學習去做一些有益于易學傳播的事情,讓先賢和“易魂”的燈火廣播海內,為更年輕的一代,創造我們能給與他們最好的時代禮物。最后,以此愿賦詩一首,為心香一瓣,再祭恩師。
?
詠 志
?
半生驛馬拓鴻爪,
一樹丹香入盞茶。
且攏慧光傳燈去,
再播薪火千萬家。
暢開戶牅吐真氣,
收拾光芒入課局。
莫憑片語指南北,
共參本初真東西。
?
上?!?/span>范立
共和七十年 癸酉月丙寅作
?
- 上一篇:一代大德宗師--沉痛悼念恩師黃鑒先生
- 下一篇:《易魂時空網絡學》傳承面授班親感記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