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鑒老師與鶴鳴山道長談經論道(連載)
黃老師與鶴鳴山道長談經論道(一)
?
?? 昆明李興啟 根據錄音整理
2017年第二屆中華周易名家高端論壇大會在9月24日上午安排登鶴鳴山參觀道院,在畢業于道學院的湖南潊浦周羅錦道友的安排下,道院黃道長于山頂道院茶室接待了黃老師及我們幾位跟隨黃老師左右的易友。周羅錦與黃道長同是道學院的同學,私交深厚。黃道長四十歲左右,蓄有長胡須,兩目炯炯有神,臉頰清瘦,一派仙風道骨氣質,一看就是得道高人。道童奉上香茗,熱氣升騰,青香撲鼻,老師呷了一口,連稱好茶、好茶!然后極目遠眺山景,環顧山下,道院群樓,村舍民宅美景,一覽無遺,盡收眼底,對黃道長說:“道長得居道源仙山,獨占天地靈氣,修道,交友,品茗、奕棋,超脫世外,享神仙之福之也!”道長謙遜的得意回答:“哪里、哪里,只不過圖個清閑研道!”然后兩人落座,一邊飲茶一論道,黃老師滿腹經淪,黃道長道行極深,倆位世外高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談吐如似故交,言說有如舊友,天南海北,漫天鋪地談經論道暢談開來。鶴鳴山因山形似鶴、山藏石鶴、山棲仙鶴而得名,為古代劍南四大名山之一。老師與道長在此論道,別有一番深意,我打開隨身攜帶的錄音器預備錄上這易通兩界真正的頂尖級大師巨匠交談交流。
老師開門見山地說:“聽小羅道友介紹,你對道學研究得很深,稱得上是得道大德?!?span lang="EN-US">?
小羅:“黃老師現在在易學界有很高的威望,屬一代宗師?!?/span>
道長:“你是大師,要向你好好學習?!?/span>
老師:“易學界沒有權威,沒有大師!你才是道界的大德?!?/span>
道長:“過獎,過獎了?!?/span>
老師:“我曾游覽過很多的道院,如樓觀臺、嶗山、茅山、石竹山、青城山的道庵等等,還有很多地方的,而你這個道院是最好的地方,宏偉,真的是氣勢很宏偉,環境很好,一層一層的上來,很不錯?!?/span>
道長:“這邊離邛崍山脈很近的,空氣質量很高?!?/span>
老師:“佛教普陀山、五臺山、峨嵋山、九華山四大道場,廈門南普陀寺,還有拉薩的布達拉宮、西藏的蜇蚌寺等十來個大的寺廟、青海西寧的塔爾寺等等國內許多無數大小寺院,甚至海外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眾受寺院我都拜謁過了。因為搞我們這個易學的,必須是見多識廣,采各處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方能大成?!?/span>
道長:“肯定的,肯定的,你過的橋比我們走過的路還多。各地名山大川,洞天福地,基本上你們都跑遍了?!?/span>
老師:“不是在于過的橋、走的路多少的問題,有的是空走、白走。從去年以后,我有一句話,和他們都沒說過的。我70多歲了,比起現在的年輕人,我們都是白活了?,F在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真的很幸運,十分能干。”
道長:“現在的人很聰明?!?/span>
老師:“不,一切都在進步,都在飛速發展,作為我們來說,一定要跟上時代步伐,還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思維上,是不行的?!?/span>
在一旁聽的金會長道:“黃老師打算以后有條件時,準備在道源圣城這個地方給學子們免費講一次課?!?/font>
道長:“功德無量,功德無量!”
老師:“有這個心愿,若能成,我會要人找你聯系的。弘道是大家的心愿,我們是繼承文化,不是占有文化,文化是全民族的,不能作為私有,也不能壟斷。我們祖國的文化悠悠5000年,立于世界,就是沒有專利,如果《易經》、《道德經》有專利,就會限制了弘道弘法,影響了普及,是不是???我這種說法,道長看對不對?”
道長:“是,是,很對?!?/span>
老師:“因為時間短,我這個人喜歡自我表白,我在學《易經》的時候,得益于道。(對旁邊的人說)你們這些搞易經的人不知‘道’,不懂得什么叫‘道’,知‘道’不知‘道’?就是懂不懂這個‘道’。你看嘛,你知道嗎?都說知道,實際上很少有人懂這個‘道’的,不知‘道’。生活中我們很大部分的人是不知‘道’,道長,你說我說的對不對?”
道長:“呵呵,黃老師,肯定是你多年的經驗之談?!?/span>
老師: “對‘道’字的解釋,有一次我在馬來西亞,馬來西亞道教協會的總會長到機場去接我,然后我們去考察了馬來西亞新建的首都的建筑風水??疾焱暌院?,馬來西亞13個州的道教協會的分會長來歡迎我,我們在一塊座談,想請我上臺講一下。我是從中國大陸來的,搞易經的,他們是搞道的。雖然易經和道有相通的地方,但還是兩碼事,一個是宗教,一個是學問,怎么能夠和這些道長們愉快地溝通、說道,這是很重要的,你看我們兩個就沒有寒暄了,直接說。”
?道長聽后笑笑,老師繼續說:
“他們讓我上臺講話,那怎么講呢?我腦袋立馬一轉神,想既然你們是搞道學的,我就論道,要講你們的本行。我講一個你們聽了是外行的話,大家就難溝通好,我就講‘道’,投其所好,這樣就能融洽了。我上臺寫了個‘道’字,說何謂‘道’也,一陰一陽謂之道,道字上面兩點為陰,像人的雙眼,下來一橫為陽,像人的嘴,再下面是個‘自’字,最后道字下面為‘辶’,走路的走字旁。這就是一陰一陽謂之道,道即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嘴巴去說、去行事,此謂‘道’也!我簡單形象的解讀‘道’字,很快就和他們溝通了,贏得一片掌聲。我不能說《易經》,說《易經》別人就不感興趣了,你只有說他本行的東西,他懂的感興趣的東酉。我說文解讀‘道’字成功,我們后面的談話就很愉快了。
我學好易學是得益于道。我當初進入易學學習,苦苦求如何得法,但是就是得不了法。后我在瀏陽縣城青陽山找到一個小道觀,那小道觀比這個道院小多了,縣一級的道觀。你說不大呢也大,說小也小,比起你這里來就無法比,小多了。里面有兩個小道長,在那里值輪,我就問其中的一個大約有20來歲的小道長:‘請問道長,你們的老道長教你們怎么修道的?能不能給我開示一下,讓我得益?!?span lang="EN-US">”
道長笑說:“嘿嘿,考查一下!”
老師:“不是考查,真的是請他們賜教的,我愛好這個,但沒入門呢。他說:‘我們老道長就教導我們天天看這個八卦圖,你把八卦圖看轉了,你就得道了?!晕以诘谝黄恼吕锒紝懥诉@樣的話,既然得到了他的開示,而且是老道長教導他的,我就按這個做,但我怎么看八卦圖都不會轉,腦袋看暈了,八卦圖還是上離?下坎?,呵呵,呵呵。后面我領悟了,就是要把八卦圖看通了,通透了這個八卦圖,就得道了?!?/span>
黃道長:“陰陽不駐,周流不息,但最后它又回到了本始,回到先天的那個乾??!?
老師:“后來有一年我到了青城山道庵,看到了墻上掛的修真圖,修真圖掛在那里,有不少人買呀。我想,至今沒有人悟出其中的玄機,我沒有研究過。當時我就看了一眼,突然一下就開悟了。何謂煉丹,就是陰陽之氣相交,把坎?的陽爻(一)和離?的陰爻(--)調換一下,就是《地天泰》?!?/span>
這時黃道長說:“抽爻換象,抽爻換象?!?。
老師:“這個《地天泰》,這就是煉丹。所以韓國就只搞四個卦,天?地?水?火?,就這四個卦,上下丹田就是這個,上丹下丹水?火?,這個要靠自己去想,我是做學問的。但是,現在的人,求其表,求其技法,不求其里,不求大法。我講的對嗎?”
道長:“肯定的,黃老師說得很精簡,因為易學里面首先有個不變的,不易、簡易和變易三易,不易的它就叫癥狀,與道合成的一種狀況。道者,黃老師剛才說得很精煉,當時我們祖師也曾經說過,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它就是道的狀況,為啥有天地分化過后,萬物形成過后,以道來成就。道者,就是陰陽之變,陰陽一氣。萬物負陰而抱陽,萬物都是陰陽體,推動陰陽變化的,象黃老師剛才說的抽爻換象,陰陽互相變化過后,爻象互相變化過后,換象過后就是要回歸那種本質,這個變化中,它就是無窮無盡的,推動這個變化。抽爻換象過后就是要回歸那種本質,無內無外,就是那種恍惚、混沌而有象有物,……但是要進入這種狀況很難?!?/span>
老師:“但我認為也不難,因為虛靜無為,‘守靜篤,致虛極’,要達到這樣一個境界,這個你說難不難嘛?但是當今社會,當今世界,有幾個人能“守靜篤,致虛極”呢,沒有?,F在這個社會有個通病,就是‘浮躁’,不能靜下來?,F在終南山還有一大批人,在那里守靜修道,但是練的結果怎么樣,不知道?!?/span>
道長:“因為追求的東西太多了,萬物嘛,它都有一些規則,首先要得法,得法以后才能遵循那種特有的規律產生變化,有正見,有正能量,要得天時、地利、人和?!?/span>
(注:以上三個自然段由于當時環境太嘈雜,再加上口音的關系,好多地方無法聽清,所整理的文字與所談的有出入。)
老師:“所以剛才說的,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要素,是最高的境界,現在我們兩個就回到《易經》的大家追求的東西上,談淡調風水。這次來開會的有很多的風水大師,在座的,上來的,下去的,絕大部分是調風水的,為什么他們調不好,我可以說他們調不好,他們不懂得調風水的天時、地利、人和。他就只知道這個杯子放在這里,這個地方開個門,風水哪有這么調的,風水是非常簡單的東西,不易、變易、簡易。因為我遵守的是三易:不易、變易、簡易,我們搞易經的人,是在不易的前提下,注重它的變易,然后用簡易的方法,得出他變化的最終結果好不好?我這么來說,沒有人去想這個事。所以調風水的話,就是傳下來,這里開個門,那里開個窗戶,這里擺個東西,那里放個東西,他不知道他最終應該遵循的是天時地利人和,沒想到這一點,沒想到此一時非彼一時也。所以呢,風水,我可以這么說,即使我把我的風水全部傳給他們,他們也調不好,因為他們沒有修道,沒有從全局上來考慮,是不是???我現在非常推崇當代的任法融道長,他對《道德經》的理解和淺釋,在目前來說,沒有人超過他的。還有《黃帝陰符經》也是任法融道長注釋的,注釋得很好,所以我覺得當代來說,任道長除了道法很深以外,功夫也修得很深,還有他的文化功底特別好,他能夠找到最確切的一個字來說明這個事,解釋得體?,F在很多人也懂得這個事,卻不知道用什么文字來表示到位,得體?當然,我不能說除此以外沒有別人,我說的是當代。
這次開會,有些東西我說不完,也沒能說,但是如果要說的話,他們不一定喜歡聽,他們喜歡看表演,那是外行看熱鬧。他們不喜歡看門道,如果講門道的話,他們不喜歡聽,但卻是最重要的。其實像這樣子的會議,應該講的是道,而不是講的法,技法,是不是???”
道長:“因為像這種的會議的話,基本上都是這樣的,大家都形成慣例了,哈哈?!?/span>
老師:“就是這個意思啊,所以有的時候我們也要迎合世俗?!?/span>
道長:“沒法,要變通,要變。因為好多東西……就像水一樣,平時沒人會注意它的存在,水,在器成形,可以化腐朽為……,可以化為云彩,也可以化氣,結為云層,化為雨露,周流不息?!?/span>
老師:“就像我昨天的大會學術報告,我說你們要真正的得法,要想修成,要想通神,要想致富,你必須讀三本書,昨天我沒說。第一本《易經》,第二本《道德經》,第三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附帶再看一下《黃帝陰符經》。我這么說他們愿意聽嗎?不愿意,他們就想,黃老師能告訴我們一招一法,我回家去馬上能賺到幾萬塊錢就好,他們想著的是這樣的事情,但是呢,如果說這樣的話,我就沒有聽眾了,沒有聽眾,會場就冷落了,這個會就失敗了。所以有的時候,要看對象說話,不能對牛彈琴,也不得不迎合。真正這樣的會應該是教大家怎么得到大法,你只有得到大法,那些小法都在大法之中產生?!?/span>
道長:“只有守中抱一,才能為天下式?!?/span>
黃老師:“沒錯!實際上萬事都是一,守一啊?!?/span>
道長:“得其一,萬事畢,失掉這個一,失掉這個根本,怎么能行呢?這個社會就會被一葉障目?!?/span>
老師:“所以你們對黃老師就會認為,哎呀黃老師算卦算命算得很準,不知道我這個算卦算命是怎么來的,怎么算得準的?你們不知道。我也沒入道,我也沒出家,但是我要學,我是把儒釋道三家融為一體。剛才也對小羅說了,所有的宗教,包括國外的宗教,沒有一個宗教是教人去做壞事的,都是教人做善事的,做好事的。是不是???他們是用不同的法門,教育大家,規范大家。你說哪門宗教好,哪門宗教壞?都好,都不壞,但你沒學好以后,可能壞,因為有文化的人干起壞事來比沒文化的人干壞事更厲害,是不是???你看西游記里面那些魔王,他們的道法不高深么?法很高深的,他們缺乏的就是一個慈悲。佛道和惡魔的區別,唯一的一點,是慈悲和還是不慈悲。道,大智慧、大能干,道法、佛教也是大智慧、大能干。但是,魔,有的時候可能比道、佛還更厲害,它就有一點不同,就是不慈悲,慈悲與不慈悲,你看下面寫著兩個字“慈悲”。(老師此處指的是上鶴鳴山的過程中,老師看到的一塊石碑上的‘慈悲’兩字,他還特意用手機拍照了。),你們剛才不是把那兩個字照下來嗎?你們沒去想,慈、悲之分就是心上一念之差,這兩個字下面都是‘心’字。所以實際上如果讓我來給大家介紹怎么學易經的話,很多人不會跟我走的,就這么練出來的,你不讀《道德經》,你怎么去學好《易經》???學不好。但我要你學《道德經》,你們會說:‘老師,我不是來學道的,我是學易的,我要學易以后發財的,學你這種發不起財?!筒恢?,學好道以后會發更大的財,我不是說過嗎?你不要想著今天發多大的財,要想著我明天能夠發多大的財,想過黃道長嗎,他在進入小道長的時候,可能也當個掃地的,但他掃地的目的就是為了得道,就是今后能夠通過自己的苦修苦練,最后能夠當個山門之主,到這里就當了道長。但是,如果剛開始你都不愿意掃地,不愿意去煮飯,包括砍柴,當然現在不要砍柴啰,你怎么能夠進入這個山門呢?這就是現代人的浮躁?!?/span>
道長:“因為道者,必須以誠而入,誠者,就是由內及外的一種態度,在做事中,它就體現出你的誠的態度,你連小事都不愿意干,那大事肯定也干不了,給你大事你也干不好,呵呵呵。必須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不要基腳石的房子?!?/span>
老師:“沒錯,今天的這幾位,包括我的學生,包括你們幾位易友,如果能聽懂我和道長的對話,你們今后會很有出息的,我們句句講的都是真東西,沒有假的,按我們說的去做,你們肯定能成功的。要找到本源,你沒找到本源的東西,你就抓枝節,你們現在修的東西都是枝節,這個命來,我怎么看怎么斷得準,我跟你們說,13億人口,不說國外的,13億人口, 13億個命,沒有一個命是相同的,你怎么有一種方法,得到一種方法以后,能夠看13億個命局。你現在學的是什么呢?看會一個,看會兩個三個,再看會一百個,然后看會1000個,后面來的你就不會看了,我們要的是一個總的法,是吧?道長?!?/span>
(未完,請點下方“下一頁”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